淺談根尖切除術---顯微根管沈庭帆醫師
牙髓手術種類
牙髓相關手術大致包括有以下:診斷探測手術、手術切開引流、根尖手術、修正為目的之手術、牙根切除手術、蓄意再植術、自體齒移植術…等。 不過,常常提到「牙髓手術」,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根尖手術」;到底甚麼是根尖手術呢?以下案例介紹...
手術前
手術後
1.什麼時候需要做根尖切除手術?
通常是在經過傳統非手術性處置,包括牙髓及根管疾病治療或根管重新治療後,仍然有無法有效獲得控制的根尖發炎及臨床症狀;或者是有異常表現的牙齒,抑或是因一些特殊狀況無法接受非手術性處置 例如:(1)贗復物拆除困難 (2)根尖過度彎曲或鈣化 (3)根尖側根管存在 (4)根尖破損、吸收 (5)根管內有斷械 (6)根尖斷裂 (7)肉芽腫或囊腫形成,需進一步切片 (8)伴隨牙周病的發生,經牙髓專科醫師評估後,來決定是否需要牙髓手術介入。
2.根尖切除手術,患者的身體健康要注意?
全身性的部分,例如 : 先天性心臟病、人工心臟瓣膜或關節置換、心律不整、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免疫方面疾病、血液問題、不同型肝炎、以及任何傳染病、藥物過敏等系統性疾病、癌症、以前或現在服用的藥物、是否有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及藥物過敏相關資訊,都要事先告知醫師才能完整評估。口腔的部分,例如 : 是否有張口困難;要進行手術的區塊周遭,是否有重要且危險的解剖構造(例如 : 神經、血管、淋巴結)、術區有無讓手術器械進入的空間,及病灶破壞的大小。當然,病患的時間因素也是需要納入慎重的考慮。
3.根尖切除手術的流程?
步驟一:術區局部麻醉、牙齦翻瓣、牙根尖定位、根尖病灶清除、牙根尖切除
口腔局部麻醉後,利用手術器械把貼附在骨頭最外面的牙齦翻開,完整顯露出術區的骨頭。接下來,使用顯微鏡輔助檢查覆蓋於牙根外層的骨頭狀況,此時藉由骨頭破壞型態,已能獲得部分發炎原因的資訊,定位牙根尖及病灶的位置和範圍,並可配合顯微鏡徹底清除感染發炎或壞死的組織以及末端受損的牙根尖。步驟二:顯微鏡輔助檢查牙根尖情況
這時,受感染的區域都已移除,便可使用顯微鏡輔助檢查,仔細檢視牙根表面有無裂痕,或是牙根處先天結構上之變異以決定後續是否需要特別處置。 配合超音波及相關工具的使用,清潔牙根末端的根管內部。步驟三: 顯微鏡配合超音波工具進行牙根尖處理,並逆向充填。
最後以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例如:MTA,三氧礦化合物〉,逆向的從切除後的牙根尖根管開口,緻密封填。最後,醫師會評估骨頭破壞大小,及患者的不同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需置放再生性的骨粉或骨膠原蛋白;並將傷口縫合,大約一周後回診拆線。步驟四 : 術後注意事項
- 流血:手術後的稍許流血是正常的現象,可以咬消毒紗布來止血,如果用這種方法還是無法止血,請跟醫師聯絡。
- 腫脹:有些人手術後會腫,一般來說,最腫的情況會發生在手術後2~3天。手術後24小時內請使用冰敷,腫脹之後請改用溫敷,可以幫助消腫。在某些特別情況下,會發生瘀血及下顎移動困難現象,同樣地,可使用溫敷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 縫線:手術後,傷口若有縫線,儘量避免去碰觸到,醫師將在一至兩星期後拆除縫線。
- 給藥:請遵照醫師指示服藥。
- 漱口水:一天使用三次(三餐後),每次至少含在口中30秒。